【水清木華:頭前溪流域學校行動聯盟】
暨研究策略及成果發表論壇
一、 活動緣起
大新竹地區民生用水主要取自於頭前溪流域,該水系承擔新竹縣市超過75 萬人口的主要供水任務。然而頭前溪流域沿線水質具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形,包括工業及事業廢污水、未經接管回收的家庭廢水及垃圾暫置場廢污水等,皆排放至飲用水取水口上游,對頭前溪水質造成影響,亦對民生用水構成潛在威脅。
依據「清華頭前溪計畫」團隊於113年所發表的底泥調查研究,頭前溪底泥含有重金屬鎳、鋅、鉻、砷等物質,為回應此一挑戰,國立清華大學以「接地型學術」為行動策略,擴大及深化頭前溪相關研究,以「底泥檢測與生物毒性研究」、「河川廢棄物即時監測模型訓練」為發動機,再納入「頭前溪水質汙染分析及底泥汙染關聯性分析預測」、「快速微型化水質檢測分析技術」兩組學術團隊,藉由環境科學的前沿研究,建置頭前溪流域的即時監測及污染源調查,並通過多種環境數據來源的持續性分析,來達成水污染預警。
於環境科技導入外,計畫團隊亦深信教育是推動社會變革的強大工具,永續教育則是一切社會行動的基礎。因而計畫團隊擬將高教體系的知識譜系及議題倡議,引流至十二年國民教育系統中,透過「一所學校守護一條溪流」行動,於微觀視角裡協助各校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環境課程,而在巨觀尺度中則推動流域的共同守護。以此建構一個涵蓋整個大新竹流域的學校支援體系,從而實現教育與環境保護的深度融合。
綜上所述,本次論壇辦理,期能以「科技與社群的深度融合:以實證研究與素養教育共護頭前溪」計畫為本,結合「頭前溪流域學校」聯盟成立,由國立清華大學攜手高中夥伴,共同實踐以教育巡守流域之念想。
二、 指導單位:教育部、環境部
三、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
四、 協辦單位: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分署、新竹市政府、新竹縣政府、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五、 辦理時間:114年6月5日(四)13:00-17:40
六、 辦理地點:國立清華大學旺宏館2樓懷樸講堂(新竹市東區光復路二段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