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bstract/Objectives
本講座由二位老師主講,講者與講題分別是:
邱馨慧老師的演講將從近代初期季風亞洲的荷蘭語學習,看臺灣荷蘭時代的殖民地語言現象與遺緒。
吳國聖老師的講題談論從臺灣原住民語言回溯史前與歷史時期的異文化交會。
二位老師皆談論臺灣早期的原住民與外界文化的互動。
Results/Contributions
邱老師首先介紹 17-19 世紀含原語紀錄的基本史料概況,如《新港語彙寫本》、《虎尾壠語典》、基督教傳教用書、荷蘭東印度公司檔案、契約文書、雙語文書、《諸羅縣志》與《臺海使槎錄》,說明被記錄的族群、紀錄者、紀錄類型與現存情況;其次介紹族群交會對原住民語彙中產生的具體影響,另外也提到閩南語作為原住民各族通用語的狀況; 吳國聖老師報告題目為「從臺灣原住民語言回溯史前時期的異文化交會」。延續上述邱老師討論議題,吳老師以《小琉球漫誌》的幾個詞彙如「書寫」、「銀錢」為例,說明臺灣原住民語言猶如時空膠囊,展現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文化交會狀況。臺灣原住民各族群語言有相互流通影響、也有單獨系統發展的情形。
(源自:清華歷史所通訊20211101)
Keywords
Taiwan Aboriginal LanguageDutch languageHeteroculture
Contact Information
歷史研究所
his@my.nthu.edu.tw